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如果各位朋友们想要进一步的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话,那么,必然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感兴趣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下。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
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具体来说:①计划主要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首先要通过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蓝图的基础上找出信息化存在的差距,确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主要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计划、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等内容。
②组织主要指为企业信息化实施确定组织架构和职能,包括确定首席信息总管的职权;确定信息化组织岗位,建立信息化项目团队,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人员技能与绩效进行考核。
③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等。
④协调主要是指调节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包括首席执行官与首席信息总管之间关系的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关系的协调,提高业务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的一致性的协调;在不同IT项目之间进行资源分配的协调,对不同信息化岗位职责间矛盾进行的协调等。
⑤沟通主要是指通过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个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产物,它必须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如何在抽象、概括中抓住最重要、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设计指标体系的关键和难点。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其科学性也就越强。另外,评估的内容也要有科学的规定性,各个指标的概念要科学、确切,要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主导性原则
由于信息化运作.时示性的指标涉及面很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可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仔细的分析,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对那些与运作可行幸关系不十分密切的方面,予以简化或省略。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即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不能仅局限于反映某一方面的特征,另外,这些指标不能杂乱无章,而应紧密相联,共同构筑一个有机整体。在指标体系中所采用的指标应全面、系统,力求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目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撑程度。
可比性原则
指标选取的可比性是一切定量比较方法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企业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企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是各企业共有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
通用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共性和特性。此外,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可以灵活应用。
(图片来自网络)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认真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自然都没有什么疑问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解答这个难题。